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在京发布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涉及水质基准、气候效应、生态系统、长江模拟器、船舶低碳技术、农林废弃物、陆海绿色新技术及装备、大气治理等热点问题。
这十大科技进展由两院院士、联合体成员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荐,13位院士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今年是连续第5年开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院士认为,这十大进展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在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鼓励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十大进展分别是,水质基准理论与技术体系构建、全球极端野火生消机制与气候环境效应、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及其对生态系统生产力调控机制研究、长江模拟器研发及其应用、船舶清洁低碳关键技术及应用、农林废弃物绿色循环“三碳”技术模式、大气活性氮国产化高精度在线分析仪研制及应用、基于食物链的植被修复增效方案、钢铁行业重点工序烟气多功能耦合超低排放技术集成与应用、陆海水域藻华与微小有害生物高效绿色防控新技术装备及工程应用。
王金南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等新部署、新要求,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治理手段已难以适应,亟须通过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破解难题、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生态环境科技顶层设计,增强生态环境科技供给,建立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系。”王金南说。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是在中国科协指导支持下成立的协同创新平台组织,由生态、环境、气象、地学、海洋、水利、农林等全国学会、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性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发起。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减碳,不仅来自冰箱自身运转过程中的节能,还来自冰箱保冷、保鲜技术提升而减少的食物浪费。
禾本科植物适应性强,易于推广种植。如:小麦抗旱、耐冷,水稻耐涝、耐热、耐移栽,玉米耐热、耐瘠薄、抗旱、光能利用率高,谷子、高粱和燕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光合作用能力强。
近期,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科学研究,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其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高耸入云的南迦巴瓦峰,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见证了对口30年来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
围绕“规模应用 生态赋能”,大会发布了北斗规模应用操作系统、大众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务等系列成果,央地携手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先试。
身高1.68米、全身自由度超过50个、搭载robotGPT云端大脑的达闼人形机器人XR4,已经在7月初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开启了预售,一台价格39.9万元起。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石油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10亿吨。这是长庆油田继2020年建成6000万吨级特大油气田之后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成就。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AI(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文艺创作的各个领域,并逐渐兴起一场艺术创作模式革命。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日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十一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学家许学伟和陈旭光在西太平洋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2米大深度下潜,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
云计算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
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继续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十部门联合举办。
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正向“新”发力、朝“质”攀峰。
身着粉色裤子、白色T恤,头戴一只可爱的发卡,不仅能与人互动,还能完成拖地、洗抹布、打开电视等工作——在日前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款新亮相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了大众眼球。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聚集地,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集中交汇点,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